2014年1月25日


【明報專訊】「*車厘子很甜呢!誰放在這裏?再不認領就要收歸『國有』了!」店子打烊後,同事習慣在吧台開餐。眼前這籃車厘子呈深紅色,有如熟透了的咖啡果。我邊說著,邊嘗試以牙刮掉果膠層,準備解釋咖啡的各種處理法。

「這是今天有客人送給我的,大家一起吃吧。」回答的同事,平時談吐結結巴巴,很容易面紅。不知怎地,今天的他,散發自豪。我於是開玩笑道:「怎麼了,你以車厘子作比喻,成功令客人明白咖啡是果核,所以他便以這一籃子來嘉許大家?」那知他續道:「那是懂得喝精品咖啡的熟客。昨天晚上,我們救了他一命。」

「什麼?」我差點連果核也吞掉。作為店主,店內發生了大事而不知曉,實在難辭其咎。當我正想發作時,另一位同事急忙解釋道:「那位客人患有哮喘。昨夜我們準備收舖時,見到他急著拍門,求以一泡咖啡去紓緩病情。於是我們把本已清理的機器重新開啟,為他製作了一杯手沖,想不到很快便見效了。」

擴張氣管 紓緩哮喘

當時令氣管擴張的,是咖啡因。C8H10N4O2——做咖啡的,相信不會對它的化學代號感到陌生。筆者甚至見過有業者把這符號作為紋身圖案刻在身上。精品咖啡的咖啡因含量較少,若只為提神而喝,大多會感到「不夠喉」;相反,提倡第三浪潮的人,會以商用豆 Robusta 的咖啡因含量比 Arabica 多一倍為由反擊。咖啡質素的好壞,像是跟咖啡因含量掛了牌:不同取態的人,有著南轅北轍的結論。有關咖啡因對人體影響的研究繁多,因為它不單涉及全球第二大商品,更牽連到可樂汽水、能量飲品(energy drink)、可可和茶等含有咖啡因產品的跨國銷售。

兩極評價 長期研究困難

醫學界對它的評價同樣兩極;每隔數年便有新的文獻發表,並將前人之說推翻。有關咖啡因對人體短期生理影響的資料很多,研究也較容易,但長期觀察和統計,往往受各地人士的飲食習慣和咖啡成分差異變得困難。例如早年曾研究指出,長期喝咖啡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及中風的風險。但若細看報告,會發現受訪者的咖啡,都加了很多牛奶和砂糖。那致病的,究竟是咖啡,還是被奶和糖混淆(confounder)?

除了「提神」(抑或「影響睡眠」,視乎觀點與角度),咖啡因的「好處」還包括紓緩偏頭痛(migraine),預防抑鬱(depression),刺激頭髮毛囊生長,刺激精子動力(sperm motility)等。初步證據顯示,長期服用咖啡因有助預防腦退化,脂肪肝和二型糖尿病。至於治療哮喘,則只有不常受咖啡因影響的人才有效的。在藥房買到的傷風丸很多都含有咖啡因,除了擴張氣管,還可以藉此抵消「收鼻水成分」(chlorpheniramine)令人昏昏欲睡的副作用。

文:Patrick Tam(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,美國精品咖啡協會、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,美國CQI認可杯測師,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,www.facebook.com/Knockboxcoffee

*註:車厘子(粵語)=櫻桃

資料來源:msn生活品味 2014/01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