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8日

【明報專訊】「1分鐘64滴太快了!調慢一點吧。」店子打烊前,我們會準備翌日的冰滴咖啡。眼前的客人家住附近,過去幾晚她不數綿羊,反而陪我們數水滴。

我答道:「雖然這個粗細度的咖啡粉以每分鐘40至60滴的流速最理想,但盛滿水的壺水壓較高,若開始時滴得太慢,到明早回來時,你會發現上壺會有水積存。所以這個流速差不多了。我們離開前再確認一下吧。」

常有客人誤會冰滴咖啡即是凍咖啡。為熱的咖啡加冰,把製成品冷卻,除了因為冰塊融化成水所導致的稀釋外,基本上味道不變。但以冷水浸泡,影響的是萃取過程,同一種咖啡豆,以熱水和冷水萃取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。

減低萃取苦澀成分

咖啡內不同的味道成分有不同的水溶性。一般來說,美味的化合物較苦澀的容易溶解,沖煮時會首先進入杯中,所以萃取過度的咖啡比萃取不足的更難喝。冰滴咖啡正是利用這水溶差,將咖啡粉內能被冷水溶解的物質取出。網上流傳不少建議,說這方法較適合深炒咖啡豆,貪其甘香、不苦和醇厚。這些好處,其實就是深炒咖啡豆的優點。以冰滴製作,還可減低苦味成分的溶解。但筆者更喜歡冰滴咖啡像威士忌般的幽香和在口腔昇華的濃郁果韻,找了很久,發現唯有以中度烘焙的日曬處理非洲咖啡才有此效果。

「你快來看看!咖啡粉的末端已開始滴下液體,但有很大部分咖啡粉還是乾的。需要增加流速去弄濕所有的粉嗎?」客人真的是定了神觀察著。


製作冰滴咖啡,跟手沖壺或義式咖啡一樣,需要配合咖啡粉和水的比例、粗細度、流速等。若想解構萃取科學,沒有別的系統比冰滴壺好。在低水流、無濾紙遮擋視線的情況下,萃取就如慢鏡般重現。一般咖啡粉團內發生的事,例如高低不平、通道現象(channeling)和在壺邊流失等,在冰滴系統都會發生。

「試過在沙灘堆沙吧。」我笑道:「沙堡壘內也不是均勻滲水的。增加流速只會令水慣性在已濕的通道流走,做出來的咖啡就會很淡。正確的做法是保持流速,但以手提著咖啡粉壺並讓水把乾的範圍滴濕,當表面的一層粉都濕透後,下滲的速度便自然會減慢。」

「一滴又一滴,要8小時後才製成,真是千錘百鍊呢。」這個,正是冰滴咖啡限量發售的理由。

文:Patrick Tam(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,美國精品咖啡協會、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,美國CQI認可杯測師,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)


資料來源:長青網/明報專訊   2013/06/08